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系列报道③ | 科技赋能 重塑施工生产力
近年来,公司积极响应号召,在科技创新前沿领域持续深耕,立足市政、房建等多元施工场景实际,紧扣智慧工地、技术攻关以及“四新”应用三大关键抓手,直击项目生产中的技术要点、管理难点、症结痛点,因地制宜探索适配自身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加速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实现降本增效、效益转化与技术跨越。
深耕智慧工地 突显安全效益
传统建筑行业长期受困于人力密集、效率迟滞、安全隐患丛生等难题,智能工地技术的异军突起,凭借数据驱动与机器替代的创新模式,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崭新动能。
AI高点巡检机器人的登场,革新了传统巡检模式。通过运用锥面拼接技术,将传统视频监控的视野短板一扫而空。自动巡检时,动点摄像头精准捕捉人员违规行为,对安全隐患实时抓拍记录。结合AI算法,切实解决了人工巡检的耗人耗时难题,同时隐患识别准确率提高至98%,单项目巡检成本锐减50%~70%,全程保障了“零事故”作业。
着力技术攻关 实现效益转化
技术突破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公司着力加强技术研究,实现技术突破,并将成果精准落地转化,让创新活力奔涌为经济效益源泉。
城轨双层钢桁架桥由跨中向两端拱脚合龙施工技术,采用了主桥钢桁架由跨中向两端拱脚安装的新工艺,调整后的施工方法无需等到墩柱施工完成再进行钢梁架设,主桥跨中钢桁架的架设与两端承台墩柱可同步施工,施工进度快。该项技术成功应用于引江济淮繁华大道桥,有效节省工期60天,降低成本近90万元。
上跨既有线大纵坡曲线段钢箱梁智能顶推施工技术,研发采用滑动步进式智能顶推施工,研制了钢箱梁顶推千斤顶侧向就位滑道,并提出了钢箱梁预制混凝土护栏组合顶推施工技术,保障了顶推钢箱梁的精准就位及施工安全,全面提升了施工效率,确保节点工期目标顺利实现。
探索“四新”应用 突破行业瓶颈
公司向“四新”领域积极探索,开辟突破行业瓶颈、重塑产业格局的新航道。
超高层混凝土与全液压智能布料机施工技术实现了施工流程的智能化飞跃。布料机独具匠心地采用3节臂“Z”形折叠设计,支持人机协同可视化遥控操作,实现全方位无死角布料,且不占用现浇板面空间与塔吊设备资源,浇筑效率大幅提升近50%。这一技术已在桃花科创产业园EPC项目成功应用,荣获省级工法,并助力项目荣获2023年度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工程建设行业典型案例(智能建造)项目、合肥市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
紫外光固化管道修复技术为城市雨污水管网改造带来全新方案探索。将特制软管材料浸渍光固化树脂后拉入旧管道,在紫外光照射下迅速固化形成高强度内衬管,无需开挖路面,极大减少施工扰民与环境破坏。在新站区排水管网排查整治完善工程一期-1标顺利实现了安徽省内最大管径管道紫外光固化修复。
钢弹簧隔振器结合限位支座隔振技术在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综合交通中心项目惊艳亮相。为应对高铁、地铁振动影响,于地下室特定位置设置隔振层,采用国内先进的3Hz钢弹簧隔振器结合限位支座,隔振效果卓越,性能稳定可靠,为旅客营造静谧舒适环境。
当下,建筑业已迈入“科技制胜”的关键赛道,新质生产力对传统要素的重塑趋势愈发凸显。从智能建造的数字化开篇,到技术突破的效益突围,再到“四新”技术的重塑破局,公司始终依托工程项目实践,瞄准施工难题靶向发力,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应用,全方位提升项目建设质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科技伟力。